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资讯 〉业内资讯

追踪三个大连人的“免单”文化生活

作者:刘辉  |  来源:大连日报  |  日期:2013-05-20    字体:    
      深度解读中山区高端文化缔造国际城区生活品质(下)
 
      文化强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市民每日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尤其是免费的文化服务,最能体现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准以及文化为民实打实程度的“试金石”。

      国际画展、国际交响乐会、雕塑作品展、国粹京剧、经典话剧、特色书店……在中山区,中山美术馆、东港国际会议中心、宏济大舞台、大连文化俱乐部等高端文化场所,不断为广大市民呈现一场又一场饕餮文化盛宴;该区以建设“一公里文化圈”理念引领城区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设施普及型城区”、“文化品牌创新型城区”、“文化服务常态型城区”和“文化体系完善型城区”,进一步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群众文化工作网络,使中心城区文化辐射力明显增强,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凸显、设施齐全、布局均衡、服务便民、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局面。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追踪三个普通大连人在中山区的“免单”文化生活,来检验“文化中山”的含金量到底几何,亲身感受一下时尚的大连人能否来到中山圆一个国际都市的文化梦想。(下转A02版)

      追踪第一位大连人:老虎滩街道退休人员张光祥

      家门口免费看国际画展生活真“多彩”


      68岁的张光祥是中山区老虎滩街道平安社区的一名退休人员,是绘画爱好者。退休之后,他更喜欢看高端画展,以前都跑很远的路“打游击”,还要自己掏腰包。这两年,他做梦也没想到:家门口竟然建了中山美术馆。这下好了,步行一公里就到地方了,既方便又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花一分钱。

      这个月,平安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参观中山美术馆举办的比利时油画家巴岩斯画展。张光祥像孩子一样高兴,他对比利时画家巴岩斯的作品很欣赏;“他的艺术作品仿佛带我们进入如画梦境!”

      现在到中山美术馆看画展,已经成了张光祥生活中的“盼头”。每每在展览现场,他都爱拍照留念,对感兴趣的画进行记录,并和摄影爱好者聂升义一起互相讨论观后感言。“通过看大师的作品和自己绘画,我的退休生活一下子变得多彩起来。”张光祥如是说。

      张光祥的“多彩生活”来自于中山区的一大文化惠民工程——总投资4600多万元的中山美术馆于2011年投入使用,如今已是我市高端公共文化产品的代表。仅以今年为例,该馆将举办20场展览活动,不仅省级以上展览的就有15场,而且全部免费开放。

      张光祥退休生活挺“多彩”,但他也有羡慕的对象,那就是和他一样退休又活得更精彩的一群老太太。那是中山区文化馆下属的东方美艺术团,老年模特们表演那叫一个“绝”,自2006年就开始在国内外获得各类奖项50余个,还在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节目中和奥运火炬大连点火仪式上成为大连群众艺术表演的代表。

      追踪第二位大连人:人民路白领宋云生小白领的文艺生活过得那叫“国际范儿”

      小白领的文艺生活过得那叫“国际范”


      又到了中午,在人民路上班的白领宋云生闲不住了:吃过午饭,急匆匆地换上运动服赶往虹源大厦24层,和同事一起打乒乓球,运动一小时后再回到公司上班。“现在我每天都在24层进行各类文体活动,每个月还有街道工会和团委组织的各种比赛及联谊活动,生活那叫一个‘国际范儿’。”

      宋云生以前的生活可比这单调多了,如今大不一样,他成了中山区人民路街道大厦红垒会所的青年社团联盟成员——“你来我往乒乓球社”小组长。你来我往乒乓球社成立一年多,已吸引了五六十名白领加入。

      人民路街道大厦多,有约7万多白领,是大连白领最集中的地区。像原先的宋云生一样,许多白领过着“家—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交友、娱乐、舒缓心理压力、参与公益活动等多样化需求,但受工作封闭和交际范围所限,想搞些文艺活动又往往无地可去或无人“抻头”。去年,人民路街道在虹源大厦24层建立红垒会所,配备4名专职人员和220平方米活动中心,为广大白领提供了一个工作之余可愉悦身心的休憩之地。

      宋云生这些小白领能够过上幸福的文艺生活,还得益于人民路街道成立的“青年社团联盟”。这个联盟其实就像大学里的文艺社团,有“绿色飘带”志愿服务队、管窥天下摄影会、直上云霄登山队、爱心接力社、“灭剩团”、攻城略地围棋社、馨瑜伽园瑜伽社、血受滚子社等等,大大满足了白领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释放激情的舞台。此外,白领的生活不同于普通市民,他们发展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生活时尚化。对此,红垒会所精心设计载体,为白领提供成长成才、思想修炼、文化生活等方面“点菜式”文化服务:真人CS野外拉练、瑜伽和流行舞蹈课程、个人理财课程……这让白领们告别了生活的单调,享受到了生活的品质,不再觉得生活空间的狭小。

      再高端的楼宇大厦,再小的街道社区,再偏的工地学校,都被注入了同样的文化基因,让每个百姓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在中山区生活,和宋云生一样的普通群众不仅感受到区域文化工作创新不断、文化氛围浓郁,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基层社区和大厦里的文体队伍之丰富,而且区文体局每年都对全区的基层文体工作者进行系统地业务培训。据统计,该区现有文化活动辅导员24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615名,成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骨干力量;全区共有279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开展活动4000余次。

      追踪第三位大连人:盲人按摩师李阳

      只要打个电话盲文书送到盲人家


      中山区葵英街道的创业带头人、阳明堂盲人按摩院的按摩师李阳,是位大学毕业生,以前常为“看书难”而发愁。其实不难想象,眼下盲文书缺盲文书贵,一般的图书馆都没有这类书,所以即使会读盲文的盲人,想看书那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就在前两天,在阳明堂盲人按摩院的李阳十分满足地笑着:摸着一批崭新的盲文书,他如获至宝。今年,中山区图书馆在他这里设立了辖区第一个盲人图书流通站,不仅送去了盲文期刊和图书近百册,还承诺将定期为他提供义务上门送书、还书服务,而且只要他打一个预约电话,还可以代他购买盲文图书。

       这种好事儿,当然不仅是李阳一个人能碰上。李阳还高兴地听说:中山区委、区政府今年将在区内选定10个盲人工作场所,推广这一为盲文进行文化服务的新措施。如今在中山区,盲人读者只要拨打一个电话预约,就有盲文书送上门,解决其出行不便而导致购书难的问题。中山区还将组织盲人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诗歌朗诵会。

      向弱势群体不断倾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李阳们尝到文化的甜头。近年来,中山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致力于建设成为大连城市文化先行区,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据统计,全区目前的公益性文化体育场馆共7个,总面积49420.09平方米;在全市城区率先成立区级文联,为最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专业性服务。

      由中山区为普通原创文学爱好者开创的新平台——大连原创文学展演基地。朗诵艺术家把众多大连原创作者的文学作品搬上舞台,同时将这些作品以音频、视频的形式编辑到相关网站,便于人们随时点击欣赏。市民只要登录天健网文化频道、中国原创作品网或者中山区文联网站,便会在大连原创文学展演基地的栏目下欣赏到由艺术家表演的各种体裁的大连原创文学作品。此举充分发挥中心区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大连文化资源,运用先进传播手段,促进大连文学事业的繁荣,同时也建立了中山区新的文化品牌。